畅通物流“毛细血管” 增强乡村“造血功能”——湖北探索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观察

畅通物流“毛细血管” 增强乡村“造血功能”——湖北探索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观察

2024年07月03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为打通消费品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湖北省自2021年以来组织化、体系化推进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网络建设,通过整合县级资源、完善村级网点、探索多元运营等举措,推动寄递物流往村覆盖、向户延伸,基本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不仅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还打开了乡村振兴新空间。

疏通物流网络 变下乡“慢递”为进村“快递”

“我现在一个月能收十几个快递。”湖北恩施宣恩县椒园镇锣圈岩村吴昌云老人说,过去要等五六天的快递,现在三天就到手了。他把老人机换成了智能机,成了家里网购的主力。

吴昌云的新爱好,是当地快递进村“提速”的缩影。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宣恩县于2019年脱贫摘帽,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导致物流成为当地发展的绊脚石。

2021年以来,宣恩利用湖北省打通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试点县的契机,探索“政府主导、邮政牵头、邮快合作、直配到村”寄递物流模式,利用农村小卖部、超市、合作社、村委会等场所,将物流网点覆盖全县140个行政村,打通农村物流“进出”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重新设计邮路,将原来县乡村三级‘树形’组网调整为县村复合组网,进村邮车从一周三班变成了每天一班。”湖北省宣恩县邮政分公司负责人朱智说,省去从县到乡镇的中间环节,快递直接投递到村,平均投递时间至少提前了一天。

由于快递件少面广、物流成本高、配送时效慢,快递服务一直未能有效下沉农村地区。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桂华说,2021年以来,湖北通过系统性谋划、组织化推进,按照资源整合、健全网络、共同配送、直配到村的路径,不断畅通农村寄递物流“主动脉”,疏通“毛细血管”,基本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

以县域为单元,湖北着力疏通“一头一尾”,推动建设县级公共配送中心和村级服务网点,构建农村“县村直达”物流网络。目前,全省已建成县级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105个,湖北正常运营的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网点超2万个,实现了村级服务网点全覆盖。孝感市整市推进,下辖7个区县市共配中心经过改扩建,场地总面积由原来的1.84万平方米增加至4.07万平方米,日均处理能力达60万件,农村快递收寄时间缩短了8小时。

“从家里步行过来只需5分钟,取快递方便多了。”在湖北省应城市郎君镇知府村快递网点,村民胡珍英拿到快递,熟练地扫码、出库。“以前要到镇上取,坐公交来回一个小时,或者花钱托人带回来,退货又要再跑趟镇上,特别不方便。”她说。

和胡珍英闲聊间,来网点取快递的村民多了起来。“不少农村快递网点的货架经常塞得满满当当。”湖北省孝感市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刘剑桥明显感受到村民网购随着快递进村也更频繁了。

优化配送机制 变“各自为政”为“合作共赢”

早上6点左右,位于宣恩县城的寄递物流共配中心一片忙碌。一位位邮政快递员正清点自己邮路上的快递,一件件按村装袋,并装上邮车。

“目前共配中心日均处理各快递企业进村快递3万件以上。”朱智说,在“政府主导、邮政牵头、邮快合作、直配到村”模式下,邮政与中通、圆通、申通、韵达、极兔、顺丰、京东、丹鸟等民营快递企业共享场地、设备、车辆、系统等资源,所有进村快递在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集中分拣,由邮政统一配送,实现快递直配进村和统一揽收。

湖北探索多种整合运营模式,并适当通过奖补等形式,推动资源共享、渠道共用,做到统仓共配、统分统投。在统一负责农村快递上行、下行的主体中,邮政公司占多数,也有的是物流企业、第三方企业,还有的利用农村客运班车、供销商贸流通等平台资源实现“共同配送”。

在崇阳县,中通、申通、圆通、韵达、极兔等快递公司,以合资入股形式成立崇阳县创轩供应链有限公司,建设物流城乡配送中心,实行统一分拨、统一运输、统一配送、统一服务标准和统一信息系统的“五统一”,推动农村快件出村、进村。

在江陵县,当地龙头电商企业和申通、圆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合作,成立郢都供应链公司,组建县域物流配送联盟,采取“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商户网店”模式,打造电商快递“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平台共用、信息共享、订单直达。

在黄梅县,县城发集团牵头,投资1.76亿元建设县级智慧物流产业园,引入赣州广浔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通过收购、持股、委托等方式推进县域快递物流公司进行整合,同时吸引邮政、京东、顺丰等直营公司签订入园协议,实现所有邮件快件集中分拣、统一配送。

在赤壁市,农村交通、商务、供销、邮政节点网络和运力资源共享,配置“客货邮”电动公交车20辆,开通农村物流班线10条,日均捎带进村快件1570件。

“过去,只有邮政包裹到村,其他民营快递公司只配送到乡镇。”宣恩县快递协会负责人甘江溢说,如今邮政快递员统一配送,并沿路揽收各网点的寄件,再分别送至县城各快递公司。“我们省去了中间环节,成本也降低了。”

在“政府主导、邮政牵头、邮快合作、直配到村”模式中,快递、电商等企业共同进驻邮政县级公共配送中心,统一分拣、运输、投递。“实现资源集约共享,既降低了快递企业成本,又摊薄了邮政自身建设和运营成本。”湖北省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姚杰说。

打造“一点多能”终端 变“单向物流”为“多向商流”

“多的时候,一天300多件快递到我们村。”经营村口商店25年,宣恩县椒园镇水田坝村寄递物流综合便民服务站负责人高永祝见证了快递进村带来的变化:村里的商店曾是村民购物的第一选择,油盐、洗衣粉、饮料等都从这儿买。物流快了,网购取代实体商店成为村民首选,能买的品牌、品类更多,甚至农资、农机配件都上网买了。

自家商店“升级”为寄递物流综合便民服务站后,高永祝的门店客流量增加了30%左右,销售额同样增加,一些农产品也从这里发往大城市。

记者在湖北多地走访发现,随着湖北大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消费品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逐步被打通,更多农村地区享受到便捷物流服务,也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宣恩县寄递物流体系自2022年10月1日全面运转。“截至2024年5月30日,全县快递出村业务量223.91万件,进村投递量630.88万件。”宣恩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宋赟说。

快递进村不再局限于“单向物流”,湖北优先在商超便利店、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服务点等场所叠加物流业务,同时发挥村级网点人气吸附效应,同步叠加存款代取、费用代缴、代购代销等便民服务,增加多元化经营收入,为快递在农村“进得去、稳得住、可持续”创造条件。

过去由于物流不畅造成的城乡数字鸿沟正逐步被填平,畅通的邮路正带动湖北多地农业加快发展。2023年,全省农村地区快递业务收投总量7.75亿件,同比增长18.9%;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489.81亿元,同比增长13.75%。

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的助力下,秭归脐橙、黄冈蕲艾、潜江龙虾、襄阳鸭蛋制品、随州香菇等“土货”搭上“快车”走出湖北,在满足消费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在南漳县天晟电商产业园的湖北省栎乐园食品有限公司内,快递员忙着收货。不远处4辆装有吊瓜子、有机稻米、香菇酱等当地农特产品的大货车正等待发车。

三年前,栎乐园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南漳。然而,物流不畅、运输低效的问题,一度困扰着公司负责人许昌文。“公司距离最近的快递站有10多公里,我们每次都要自己开车把产品拉过去。等到了快递站还要等揽收,说不准要等到什么时候。”他说,一些单笔金额较小的生意,只能选择放弃。如今,农村寄递物流畅通后,消费者线上下单,公司工作人员打包装袋,快递员进仓揽收、发货,整个过程最快仅需一个半小时。

目前,湖北农村寄递物流呈现网络体系逐步完善、经营主体多元发展、双向渠道日渐畅通的良好态势。今年,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邮政管理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供销社、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印发《关于推动农村寄递物流村级服务网点提档升级促进农产品上行的通知》,明确要提档升级1万个农村寄递物流村级服务网点,通过自主申报的方式,组织22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寄递物流助推农产品上行试点,着力探索农业特色产业、农村寄递物流、农村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快递进村”由寄递端向销售端和生产端延伸。

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还要为邮路和村级网点赋能,叠加经销商物流,让物流网络不仅跑包裹,更要跑商品。要加快推动寄递端向销售端、生产端延伸,在特色农产品主产区,结合物流节点建设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引导农村寄递物流驻村设点、集中收寄、专线直配,对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县域寄递物流承载能力和供给水平。(记者 李鹏翔 侯文坤 田中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