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抢抓机遇补短板 深挖潜能育新机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抢抓机遇补短板 深挖潜能育新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我国现代物流领域第一份国家级五年规划,《规划》的发布对于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从加快物流枢纽资源整合建设、构建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等6个方面作出了工作安排,并提出了加快培育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新动能、深度挖掘现代物流重点领域潜力、强化现代物流发展支撑体系3个方面的发展任务。

以《规划》的发布实施为契机,邮政快递业当如何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奋力谱写交通强国建设的邮政新篇章?《中国邮政快递报》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聚焦重点方向 实现精准发力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届时,我国的物流创新发展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物流服务质量效率明显提升、“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基本形成、安全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现代物流发展制度环境更加完善。

“《规划》揭示了我国现代物流服务经济发展的方向与任务。现代物流必须主动发挥连接生产消费、畅通经济循环的支撑作用,并在国际经贸合作、国际竞争新优势培育上提供保障。”国邮智库专家、北京邮电大学邮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国君指出,《规划》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行业要主动作为,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进行相应动能转换与领域开拓。

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必须精准聚焦现代物流发展重点方向。“《规划》提出加快物流枢纽资源整合建设、构建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对于邮政快递业而言,首先要强化枢纽辐射功能,畅通干线运输通道,做强寄递服务网络,形成‘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业务研究一部副主任刘江说,应当加快邮政快递枢纽建设,统筹考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需要,优化寄递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加快中西部邮政快递枢纽建设。推进与国家物流枢纽、综合交通枢纽统筹规划建设,加快寄递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发挥枢纽的规模经济效应。同时,要衔接综合立体交通网,扩大航空货运机队规模,拓展铁路运输邮件快件规模,升级优化公路运输能力,发展推广甩挂运输、多式联运,构建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利用、顺畅衔接的邮政快递干线运输网络。“此外,还要加强与物流枢纽资源整合,按照‘要素集中、设施集约、功能集成、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推动信息互联互通、设施协调匹配、设备共享共用,引导邮政快递设施在空间集聚,吸引要素资源集聚,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布局。”

《规划》提出,要“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延伸物流服务价值链条”。对此,刘江认为,邮政快递业应当以此为契机,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增强链条整合能力,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快递经济新范式。“具体而言,要创新模式产品,对标世界领先,加快模式产品创新升级,增强定制设计能力,拓展产业服务空间,实现流程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服务产品优质、模式互惠多元;要延伸服务链条,加快实施快递进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整个产业链条整合,推动与关联产业全要素、全产业链连接;要发展产业集群,依托寄递枢纽带动周边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以寄递为主导的快递经济。”

围绕更好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适应扩大内需、消费升级趋势,《规划》提出要强化现代物流对社会民生的服务保障,并明确“优化完善商贸、快递物流网络”,“推动快递服务基本实现直投到建制村”。在提升现代物流安全应急能力方面,行业应急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行业在保障民生物资和防疫物资寄递中的表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我们应当进一步推动邮政快递核心枢纽与国家应急物资储备设施统筹规划建设,提升应急物资仓储、快速调配、紧急运输和投递能力,建立健全平急一体的行业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刘江说。

挖掘发展潜力 培育发展动能

“行业内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发展进行合理定位与发展规划设计,积极对接相关部门、领域、企业、区域,主动参与,从相关工作设计之初,就不断挖掘相关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赵国君建议,推动《规划》在邮政快递业落地实施,需要相关企业在数字化科技赋能、智慧化改造、网络化升级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在国际物流、农村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等领域放大发展空间。

《规划》提出的“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国际物流网络化发展”“补齐农村物流发展短板”等任务,也是国家邮政局近年来持续推动的重点工作。

在“快递进厂”工程中,寄递企业依托寄递网络发展线边物流,充分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在“快递进村”工程中,各地推动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促进交通、邮政、快递、电商等农村物流资源融合和集约利用,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完善站点服务功能,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在“快递出海”工程中,主要寄递企业加快国际快递骨干网建设,强化境内外国际寄递枢纽的联通和合作,不断增强国际寄递网络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这充分体现了邮政快递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的保障作用。”刘江认为,保障民生基本需求,畅通国际寄递通道,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韧性,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要提高发展便捷性,推广共同配送、无人投递等模式,保障寄递网络的稳定运行,增强发展均衡性和可及性;要提高发展高效性,分步实施“快递出海”,提升跨境干线运力和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为协同“走出去”和参与全球合作分工提供安全可靠服务。

“《规划》提出要打造一批公用型物流基础设施,这对我们加快补齐农村物流发展短板是一个重大利好。”双壹咨询创始人、首席咨询顾问龚福照表示,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实现快递进村是有难度的,打造一批公用型物流基础设施,可以解决农村末端服务站点“谁来建”的问题,在后续的工作中还要维护好、经营好,让末端服务站点始终保持旺盛活力。

针对《规划》中提出的“推进国际通道网络建设”“补齐国际航空物流短板”,龚福照指出,当前国内快递市场相对稳定,已经逐步从增量市场的竞争走向存量市场的竞争,应当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头部企业,积极探索拓展国际市场。“过去,企业更多是形式上‘走出去’,把国内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国外。未来,应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从满足需求的角度出发,打造自己的全球网络,支撑中国制造更好地‘走出去’。”